兩位姑母
祖母姓孔,十六歲嫁到楊家。育有六男四女。祖父多病,祖母纏足不能下田,家境貧苦,無力養育十個子女;大姑,三姑都在年幼時,送至鄰近的大宣村,成爲宣姓人家年輕的小媳婦。我父排行第五和六叔便送到寺廟做小和尚,以求生存。二位姑母不忍二個弟弟做和尚,乞求公婆同情,領囘婆家扶養,經歷多少痛苦一言難盡。1937年六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我完成小學五年級課業,不能囘黃池的家,被留在大姑母家暫住,這些家庭苦難的往事,都是姑母告訴我的。其時妹仁荷才二歲,四年後么妹仁蕙誕生。兩位姑母恩德永不能忘。
祖母姓孔,十六歲嫁到楊家。育有六男四女。祖父多病,祖母纏足不能下田,家境貧苦,無力養育十個子女;大姑,三姑都在年幼時,送至鄰近的大宣村,成爲宣姓人家年輕的小媳婦。我父排行第五和六叔便送到寺廟做小和尚,以求生存。二位姑母不忍二個弟弟做和尚,乞求公婆同情,領囘婆家扶養,經歷多少痛苦一言難盡。1937年六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我完成小學五年級課業,不能囘黃池的家,被留在大姑母家暫住,這些家庭苦難的往事,都是姑母告訴我的。其時妹仁荷才二歲,四年後么妹仁蕙誕生。兩位姑母恩德永不能忘。
一擔籮筐
時難年荒,祖父病逝,祖母迫於生計,要到外地幫傭打工,父母年輕,在家境貧寒時成婚。我出生的那年,母親二十二歲,父親二十一歲。 1925 年在故鄉生活困難,父母只一擔籮筐, 一頭是剛三歲小名叫丙生的我。不過,在疲勞的行程中,時而看看籮筐一頭的兒子,都滿懷喜歡,希望兒子將來,有幸能圖謀生存。
我兄妹三人都受到雙親的疼愛,不過真正好好念書又能孝順父母,養老送終的卻是兩位妹妹。
母親生於1900年,生肖屬鼠,逝世於1960年。父親生於1901年,生肖屬牛,逝世於1971年。兒不孝流落海外,未能盡孝安葬,萬分感激兩妹,還在1986年, 將父母骸骨收殮, 合葬於安徽省阜陽市插花鎮近郊,上坟掃墓,追思不忘,感激萬分。
慈悲大愛
我父親在上海織布工廠做學徒,求一技之長,其後和母親訂婚,不幸雖織布有成,卻腳部患風濕症,行走困難,母親家族一致主張退婚,衛奶奶難做決定,囘娘家求她母親表示意見。老人家不同意退婚,認爲終生大事命中注定,不可退婚。如此,父母才能在二十歲左右時,不因貧窮疾病而簡約成婚,我們的生命可說得來不易是來自二位姑母和三位母親的慈悲大愛。
民國二十年(1931)大水, 黃池的家被淹沒,生活窮困,母背著牽著我流亡在長江兩岸。後來寄住在含山縣仙蹤鎮六叔家。 六叔開了一家布店叫楊華鎮布店染坊。父親那時到福建當兵,因爲三姑丈在56師當軍需官,駐軍福建。當兵只是爲了混口飯吃。在六叔家,我上小學二年級。有一次,和媽媽到水井打水, 不小心,牙齒踫到井口把門牙打掉了。
後來,我到外婆家劉羅蔡村跟著大舅媽, 去洪家疃讀黃麓師範附小二年級,一直讀到五年級。難忘大舅媽勤勞辛苦,清早帶著鋤頭去黃山下草地上鋤草,把草連根鋤起曬乾,晚間再去用籮筐收回來作燃料。她的辛苦常在思念之中,念念不忘。
五年級就是民國26年,七七事變,日本侵略,中日戰爭。不能囘家,那時家在烏溪,便住在大姑母的大宣村的家中。過了不久才再回到烏溪的家。民國28年(1939),15 歲從軍學無限電報,先132師,後37師,得37師無限電臺報務主任周脈齡之助, 到成都學陸空步板通訊。周脈齡是山東惠民縣人,對我影響很大。脈齡主任送我,在途中說, “此去成都如有機會求學就別囘部隊,後事我來安排”。後來我到成都受訓之後,得到在重慶姨丈之助到江津讀國立九中初中三年級。在那裏認識徐航,我們同年入學進九中。所以德齡出生取名德齡即是紀念周脈齡。
在九中即上初三至高一。民國34年 (1945)抗戰勝利回家。徐航的家在山東高密縣,當時國共相爭,航囘不去家, 便和五弟徐雷留住在黃池, 烏溪。民國38 年(1949)仁華搭徐大哥升平海軍中鼎艦來台灣高雄。 徐航留大陸唸之江大學, 後與蕪湖程月秀認識結婚,生一女程雪如,一男徐大全。程雪如在美結婚,大全在蕪湖。
38 年農曆二月和五弟徐雷搭乘中鼎艦來台灣高雄左營住大嫂家高雄大義街, 至當年五月我去屏東考取空軍子弟小學, 任教四年級導師,次年(39年)10 月與韓伯伯(德魁)一起考取左營海軍子弟學校教師。
42年 (1953)考取臺北師大,46年畢業之後七月和美鶴結婚,分發至板橋中學任教,住樹林。我在屏東認識美鶴,是奶奶介紹的。美鶴那時在屏東徐家大嫂卜慶葵辦的托兒所工作照顧小孩,我讀師大,娘介紹成婚。那時我已32歲, 美鶴19歲,我比她大13歲。
師大畢業之後,成績不錯原本分發到師大附中,但是那裏沒有宿舍,後來經過一位在板橋中學教書的朋友推薦到板中,它的宿舍設在樹林,老大德容便在樹林出生。在板中任教一兩年之後,即到基隆中學任教,搬在八堵的教職員宿舍。老二德齡,老三德莉就在八堵家中出生。德齡49年(1960)生,德莉51年(1962)生。後來又有了德蔚和德秀。德蔚53年(1964)生,德秀57年(1968)生。
在八堵獲得德莉的誕生是上帝愛的給與。
我們的家庭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所以男孩女孩教育平等,都讀書,後來都有成就。德齡留日,德莉清華大學碩士畢業之後,拿到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微生物的博士學位。 德蔚唸完成大化學系之後,到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繼續攻讀化學碩士學位, 後來又拿到電腦碩士。現已在電腦公司工作多年。德秀在英國威爾斯大學宗教系畢業之後,得到圖書館系的碩士學位,現在在威爾斯大學的圖書館工作並在倫敦大學讀博士,研究古代中醫史。會說三種語言服務很多學生。
我出身鄉村教師,父母生於貧家, 所以幼年父母一再叮嚀好好讀書。身經第二次大戰,中日戰爭,結果我能大學畢業,可以告慰父母。母亡年60, 父亡年80, 我有一男三女都很孝順,衣食不缺,甚可喜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