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8 July 2024

新年(2008)的回顧 為生命得來不易而作 楊仁華

兩位姑母


祖母姓孔,十六歲嫁到楊家。育有六男四女。祖父多病,祖母纏足不能下田,家境貧苦,無力養育十個子女;大姑,三姑都在年幼時,送至鄰近的大宣村,成爲宣姓人家年輕的小媳婦。我父排行第五和六叔便送到寺廟做小和尚,以求生存。二位姑母不忍二個弟弟做和尚,乞求公婆同情,領囘婆家扶養,經歷多少痛苦一言難盡。1937年六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我完成小學五年級課業,不能囘黃池的家,被留在大姑母家暫住,這些家庭苦難的往事,都是姑母告訴我的。其時妹仁荷才二歲,四年後么妹仁蕙誕生。兩位姑母恩德永不能忘


祖母姓孔,十六歲嫁到楊家。育有六男四女。祖父多病,祖母纏足不能下田,家境貧苦,無力養育十個子女;大姑,三姑都在年幼時,送至鄰近的大宣村,成爲宣姓人家年輕的小媳婦。我父排行第五和六叔便送到寺廟做小和尚,以求生存。二位姑母不忍二個弟弟做和尚,乞求公婆同情,領囘婆家扶養,經歷多少痛苦一言難盡。1937年六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我完成小學五年級課業,不能囘黃池的家,被留在大姑母家暫住,這些家庭苦難的往事,都是姑母告訴我的。其時妹仁荷才二歲,四年後么妹仁蕙誕生。兩位姑母恩德永不能忘。

 

一擔籮筐

 

時難年荒,祖父病逝,祖母迫於生計,要到外地幫傭打工,父母年輕,在家境貧寒時成婚。我出生的那年,母親二十二歲,父親二十一歲。 1925 年在故鄉生活困難,父母只一擔籮筐, 一頭是剛三歲小名叫丙生的我。不過,在疲勞的行程中,時而看看籮筐一頭的兒子,都滿懷喜歡,希望兒子將來,有幸能圖謀生存。

我兄妹三人都受到雙親的疼愛,不過真正好好念書又能孝順父母,養老送終的卻是兩位妹妹。

母親生於1900年,生肖屬鼠,逝世於1960年。父親生於1901年,生肖屬牛,逝世於1971兒不孝流落海外,未能盡孝安葬,萬分感激兩妹,還在1986年, 將父母骸骨收殮, 合葬於安徽省阜陽市插花鎮近郊,上坟掃墓,追思不忘,感激萬分。

 

慈悲大愛

 

我父親在上海織布工廠做學徒,求一技之長,其後和母親訂婚,不幸雖織布有成,卻腳部患風濕症,行走困難,母親家族一致主張退婚,衛奶奶難做決定,囘娘家求她母親表示意見。老人家不同意退婚,認爲終生大事命中注定,不可退婚。如此,父母才能在二十歲左右時,不因貧窮疾病而簡約成婚,我們的生命可說得來不易是來自二位姑母和三位母親的慈悲大愛。

 

民國二十年(1931)大水, 黃池的家被淹沒,生活窮困,母背著牽著我流亡在長江兩岸。後來寄住在含山縣仙蹤鎮六叔家。 六叔開了一家布店叫楊華鎮布店染坊。父親那時到福建當兵,因爲三姑丈在56師當軍需官,駐軍福建。當兵只是爲了混口飯吃。在六叔家,我上小學二年級。有一次,和媽媽到水井打水, 不小心,牙齒踫到井口把門牙打掉了。

後來,我到外婆家劉羅蔡村跟著大舅媽, 去洪家讀黃麓師範附小二年級,一直讀到五年級。難忘大舅媽勤勞辛苦,清早帶著鋤頭去黃山下草地上鋤草,把草連根鋤起曬乾,晚間再去用籮筐回來作燃料。她的辛苦常在思念之中,念念不忘。

 

五年級就是民國26年,七七事變,日本侵略,中日戰爭。不能囘家,那時家在烏溪,便住在大姑母的大宣村的家中。過了不久才再回到烏溪的家。民國28年(1939),15 歲從軍學無限電報,先132師,後37師,得37師無限電臺報務主任周脈齡之助, 到成都學陸空步板通訊。周脈齡是山東惠民縣人,對我影響很大。脈齡主任送我在途中說, 此去成都如有機會求學就別囘部隊,後事我來安排後來我到成都受訓之後,得到在重慶姨丈之助到江津讀國立九中初中三年級。在那裏認識徐航,我們同年入學進九中。所以德齡出生取名德齡即是紀念周脈齡。

 

在九中即上初三至高一。民國34 1945)抗戰勝利回家。徐航的家山東高密縣,當時國共相爭,航囘不去家, 便和五弟徐雷留住在黃池, 烏溪。民國38 年(1949)仁華搭徐大哥升平海軍中鼎艦來台灣高雄。 徐航留大陸唸之江大學, 後與蕪湖程月秀認識結婚生一女程雪如一男徐大全。程雪如在美結婚,大全在蕪湖。

 

38 年農曆二月和五弟徐雷搭乘中鼎艦來台灣高雄左營住大嫂家高雄大義街, 至當年五月我去屏東考取空軍子弟小學, 任教四年級導師,次年(39年)10 月與韓伯伯(德魁)一起考取左營海軍子弟學校教師。

 

42 1953)考取臺北師大,46年畢業之後七月和美鶴結婚,分發至板橋中學任教,住樹林。我在屏東認識美鶴,是奶奶介紹的。美鶴那時在屏東徐家大嫂卜慶葵辦的托兒所工作照顧小孩,我讀師大,娘介紹成婚。那時我已32歲, 美鶴19歲,我比她大13歲。

 

師大畢業之後,成績不錯原本分發到師大附中,但是那裏沒有宿舍,後來經過一位在板橋中學教書的朋友推薦到板中,它的宿舍設在樹林,老大德容便在樹林出生。在板中任教一兩年之後,即到基隆中學任教,搬在八堵的教職員宿舍。老二德齡,老三德莉在八堵家中出生。德齡49年(1960)生,德莉51年(1962)生。後來又有了德蔚和德秀。德蔚53年(1964)生,德秀57年(1968)生

在八堵獲得德莉的誕生是上帝愛的給與。

 

我們的家庭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所以男孩女孩教育平等,都讀書,後來都有成就。德齡留日,德莉清華大學碩士畢業之後,拿到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微生物的博士學位。 德蔚唸完成大化學系之後,到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繼續攻讀化學碩士學位, 後來又拿到電腦碩士。現在電腦公司工作多年。德秀在英國威爾斯大學宗教系畢業之後,得到圖書館系的碩士學位,現在在威爾斯大學的圖書館工作並在倫敦大學讀博士,研究古代中醫史。會說三種語言服務很多學生。

 

我出身鄉村教師,父母生於貧家, 所以幼年父母一再叮嚀好好讀書。身經第二次大戰,中日戰爭,結果我能大學畢業,可以告慰父母。母亡年60 父亡年80 我有一男三女都很孝順,衣食不缺,甚可喜慰。

 




Thursday 21 January 2021

楊仁華校長 (之二) 文 張榮彥

 轉載 師友月刊 89 (1974 / 11 / 30) P25 - +19 繁體中文 DOI 10.6437/EM.197411.0025



楊仁華校長 (之一) 文 張榮彥

轉載 師友月刊 89 (1974 / 11 / 30) P25 - +19 繁體中文 DOI 10.6437/EM.197411.0025





祭亡弟光沼 文 楊仁華

轉載 師友月刊 257 (1988 / 11 / 01) P57 - 57繁體中文 DOI 10.6437/EM.198811.0022




臺東泰源國中第一任校長

轉載泰源國中校史沿革網頁

民國五十七年,九年國教恩德實施,泰源山區交通不便就學。經縣議員羅萬福泰源國小校長、黃憲廷、 士紳林旺先生爭取政府撥款整地興建教室,同年十二月十二日落成。所轄學區涵括泰源、北源、尚德及東河四村。

民國五十八年八月正式獨立設校為『台東縣立泰源國民中學』,馬先生暫代校長,民國五十九年初任校長楊仁華先生就職。

三十五年來經歷任校長、教師努力經營及歷屆家長會的支持、配合,始有今日之泰源國中來嘉惠地方並培育更多社會中堅。

歷任校長:

任期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姓名

第一任  楊仁華  第六任  林茂秦  第十一任    賴亮禎

第二任  王坤源  第七任  林耕年  第十二任    王叔銘

第三任  呂淇鐘  第八任  李偉麟  第十三任    陳文靜

第四任  黃騰洲  第九任  楊貴全  第十四任(現任張筱白

第五任  陳國偉  第十任  洪榮威

陳素霞和許明蕊

轉載 葉元之 板橋議員 臉書的貼文 2019-11-06

有位陳素霞小姐拜託元之幫他找一位30年前的恩人。

她小時候家境不好,讀八里國中時,學校工友許明蕊每月金援她,一直從國中持續到高中畢業。畢業後斷了聯繫,這些年來,素霞一直很想親自感謝這位大姊姊,但只知明蕊姊住板橋、曾在新埔國中任職,便請元之幫忙。

經過教育局的協助,找到明蕊姊本人。元之打電話給明蕊姊確認時,她驚喜的說,「我都不記得這件事了!」

素霞隔天和明蕊姊開心見面,並且告訴元之,原來明蕊姊之前也是受到前八里國中楊仁華校長的支持與協助,才得以完成高中學業。楊校長當年隨政府來台,把一生奉獻給教育界,造福許多家境艱難的莘莘學子。

而明蕊姊,也把這份能量一直傳遞下去!


Monday 4 November 2019

追念吾父 2016-3-15

這是2016年三月十五日紀念父親的一篇短文

我的父親上個星期三(三月九日)在威爾斯Glangwili醫院平靜安詳地過世了。他在醫院十天沒有痛苦或是告訴我和媽媽他那裏不舒服,所以都不需要讓他服用止痛藥,而我們都認爲他會慢慢地好起來。

媽媽整天整夜在醫院陪伴著爸爸,我們常常在一起用ipad寫字説話。星期二的時候,他希望我去買20個柳丁送給住在隔壁的護士,問我夠不夠?我星期三早上帶著一箱的柳丁告訴他東西買來了。他看了十分滿意,我就把這箱柳丁拿到外面送給了護士們。

在醫院的時候, 媽媽希望牧師來探望她和爸爸, 所以醫院的牧師那幾天都會來看我們, 和我們一起禱告。 牧師星期三早上看到爸爸坐在窗口曬太陽很高興, 我們四個人就在一起禱告。 就這樣, 中午過後, 護士們把爸爸從靠窗的椅子帶回床上休息,沒多久, 他就安安靜靜地走了。我和媽媽在他的兩旁, 一人握著他仍然溫熱的手, 他的樣子完全沒有改變, 也許變得更白了一些而已。我們繼續待在病房裏陪著他,一如往昔,衹是護士們不會再進來了。後來,牧師進來了,他把一個小十字架放在爸爸的枕頭上,媽媽再把它放在爸爸的胸前。我們又和牧師在一起祈禱。


媽媽和我都很難過,但也爲他這樣子的走感到高興。他和媽媽在威爾斯的這三個月生活的非常愉快。我們常常在一起,周末就到外面四處走走。有時,他騎著電動車,可以自己開,我們跟在旁邊。他們住在一個威爾斯傳統式的白色小屋裏,裏面東西樣樣俱全。我知道他是多麽喜歡住在威爾斯。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這裏,而他也告訴過我他想在這裏終老,因爲住在這裏就像是住在天堂一般。

哥哥姐姐們知道消息之後,也很快的來到威爾斯。兩個姐姐從美國飛來,哥哥也從臺灣飛來。我們已經好多年沒有一家人相聚在一起了,見到彼此,除了難過之外,也感到很高興,大家在一起陪著媽媽。

爸爸已經囑咐好希望火葬,而死後一切從簡。所以在這個星期三(三月十六日)會有一個爸爸的追悼會,就在附近的教堂舉行。爸爸2014年在威爾斯的時候寫了一首小詩,哥哥會在追悼會上念出來。題目是我的未來:

我的未來  沒名(2014)
我的未來不是夢
好夢誰先覺
憑生我自知
我家在江南
門前有一條小河
在那繁花柳蔭的城市
才三歲的我
跟隨著父親母親
邁步未來啊!未來!
三歲孩兒
千兩的價格
多美好的未來!